51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1看书网 > 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 > 第440章 生于宇宙,命如草芥【6200字】

第440章 生于宇宙,命如草芥【6200字】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比邻星中的战争很惨烈,但真正战场却并非比邻星系,而是在别的星区。

人类一边努力观察着比邻星中的“小规模”战争,一准备迎战来势汹汹的以万艘为单位的棱舰舰队。

早在数十年前,晨风帝国的军事首脑们就制定出了完整的作战方略。

每种不同的作战方略都能应对复眼者可能采取的不同行动。

星门存在的意义,就在这里了。

人类先以七十二星区为大型战区单位,每个战区都配备了数量庞大,特点各异的主力舰队,长期在各个星门附近待命。

无论是组建大型军团以图正面一战,还是采用经典游击战略,亦或是别策略,晨风帝国都能利用星门快速完成兵力整合调配。

现在复眼者暴露出分兵的意图,那么人类就立刻决定反其道而行之,先集中优势兵力,聚力于一拳,尝试毕其功于一役。

晨风帝国的领导层们认为,如果能击溃一支舰队,并抢夺到其残骸进行深度分析,再快速消化对方的科技成果,这场战略纵深达到五千光年的文明之战便有一丝胜算。

晨风帝国扩张出如此庞大的版图,可不是为了圈地,为的就是增加战略纵深,延长交战时间,每多争取到一天,便多一分在战争中寻求技术爆炸的机会。

如今人类已经可以相对准确的计算出棱形战舰在银河系内的航行速度,五百到六百倍光速。

这是个人类可望而不可即的可怕数字。

穷尽科学家的想象力,也理解不了为什么别人的舰船能自由的以超越光速500倍的速度前进。

按照科学家的推算,顺着引力线推进的曲率亚空间最多只能承受100倍光速。

超过这限度后,即便是比三维空间更稳定的亚空间,也无法承受物体高速推进时引发的空间震荡,进而崩坏毁灭。

目前人类舰船的超曲运动极限速度是20倍光速,制约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护盾强度。

不过科学家们倒不是很受打击,技术落后本就理所当然,而且人类可以靠星门弥补差距,这可是复眼者都没有的东西。

棱舰离开比邻星前往最近的繁荣行星系,大约需要十二天。

在这十二天里,晨风帝国快速完成调兵遣将,分别组建出三个不同等级的舰队战力,在八大核心星区布下重兵。

最强舰队位于巴纳德星系。

作为与比邻星同等级的首批文明星系,也有行星系统的巴纳德星系初期发展水平仅次于比邻星系。

在这五百年里,随着比邻星系被压制,巴纳德星系后来居上,到如今已经拥有五百亿人口规模。

巴纳德星人类除了开发利用原有行星之外,还建成了数百个具备行星功能的大型太空站。

巴纳德星系的军队除了发挥自有奥氏同位素305的优势,制造出威力超人一等的奥氏巨炮之外,造船厂还吸收了附近五百光年内里数百个行星系的特殊资源,甚至吸收了部分次级文明中的精英阶层,尽可能发挥其各自特长,组成了以人类为绝对核心的跨文明联合舰队。

其自有舰队号称八大核心区中所有行星系舰队最强。

在整合扩张之后,全新的巴纳德战区舰队再并入了八大核心战区最先进的战舰,最强的士兵,最核心的尖端科技。

舰队拥有百万艘宇宙级巨舰,上亿艘银河级大型战舰,十余亿艘猎户级中型战舰,其余小型战舰与微型战机则不计其数。

舰队总兵员规模达到万亿。

当前人类在猎户臂内的总人口是三十五万亿。

这意味着,平均每三十五个猎户臂人类中便有一人在巴纳德星舰队参战。

除有人操控的舰船之外,还有数量同样不少的无人战舰与小型作战机械。

这些装备的科技含量稍低,在战争中将会更多扮演炮灰的角色。

表面看起来,如今量子网络科技无比发达,人类似乎可以将更多的作战任务交给智能机械,亦或是远程控制,这似乎能降低人员损耗。

这看起来很有道理。

其实极度愚蠢。

宇宙级战争与发生在同一星球同一文明内部的战争截然不同。

内部战争不管怎么打,起码都知道敌人是什么东西,讲的什么话,用怎样的方式思考与沟通。

但在不同智慧文明的战争中,每一次互相接触,本质上都是两个多少都有些区别的宇宙生命规则的碰触。

异文明战争的本质是不同文明的“沟通”,只不过这个沟通比较剧烈。

只有通过“沟通”,才能互相了解。

所以在真打起来之前,谁也不知道自己的对手是什么东西,拥有何种特质。

一步行差踏错,就得阴沟里翻船。

比如人类就曾在猎户臂内发现一个天生具备量子网络沟通能力的次级文明,人类的量子网络智能设备刚一靠近就被接管了。

人类早已知晓复眼者的强大,也深知陈锋用了八条时间线,才对这个陌生的敌人一点点的加深了解。

每一次,复眼者都会给先哲陈锋以新的“惊喜”。

谁也不知道复眼者的极限在哪里,会不会还有新“惊喜”。

所以人类真不敢膨胀到在与之为敌时把战胜希望寄托在量子网络上。

万一对方又拿出什么新东西,然后人类精心创造的舰队突然变成了递刀给别人捅自己,那可如何是好?

另外,既然己方完全弱势,那么躲藏在星球上或者聚居太空站里未必真就安全。

如果只是因为怕死,就躲在后方,那就干脆别出生。

留在后方的目的绝非贪生怕死,而是因为后方的工厂和科研需要,又或本就是预备兵,随时待命,随时准备奔赴战场。

生于宇宙,命如草芥。

有些人可能一生都不会离开某个星球,但由他制造的设备,却会跨越数千光年,在遥远的帝国版图另一端发挥着重要作用。

无数个个体组成时代,时代却又总会改变每一个人。

每一个个体,在无限庞大的整体文明面前,既渺小又伟岸。

这是这次在更庞大的思维茧房中,见过更广世面,对敌人认知更深刻的猎户臂银河人类通过不断领会救世的精神,而最终形成的新的宇宙级三观。

总之,晨风帝国的军事领导者们在巴纳德星投入重兵的目的只有一个,不惜一切代价,在该战区建立压倒性的数量优势,争取以最快的速度击溃敌舰,并俘获敌舰进行拆解分析。

当陈锋看到薇星推演出的兵力分布星图时,被那几乎充斥了大半个行星系的场景震撼了。

真·铺天盖地,宛如星河。

人类舰船与战争堡垒的集群侧向移动,甚至可以隐约拖着巴纳德星这颗小质量红矮星挪位。

天然行星甚至需要建立庞大的行星级力场护盾,才能防止引力紊乱导致地壳板块运动与海啸。

陈锋从这壮观的场面中感受到了人类的决心。

最强的巴纳德星舰队为第一等级。

第二等级的舰队共有九支,规模稍次,参战人员三千亿人。

第二等级舰队的主要任务是在保存有生力量的前提下,尽可能试探出敌人的强度。

有机会的话,当然也要争取歼灭敌人。

第三等级的舰队则共有九十支,每支参战人员三百亿人,主要任务是保存实力,拖住敌人的脚步。

在第一轮接触战争中,人类共计投放6.4万亿人员的兵力。

此外,无论是核心星区还是发展星区的工厂也早已火力全开,持续不断的生产战舰等装备。

无数个各领域研究院里的学者们,除在原有科技路线上继续奋斗,尝试得到关键突破之外,也严正以待的等候着前线情报,随时准备投入到新领域的攻关中。

预备兵源同样早已整装待发。

目前人类的预备兵源总量多达十万亿,从基层士兵到中高级将领都有。

同时数万亿具备一定天赋的,从二十岁到百余岁的中青年开始脱产,接受专业军事训练。

这些中青年早已接受过非职业军事训练,平时是工人,战时是军人,现在又有强化训练,有机会上战场的话,不说能比得上精锐战士,起码也可一战。

最后,新生战士的批量人工培养计划也早已上路。

最大的人工培养预备士兵即将满二十岁成年。

这一部分孩子,除了从小就在智商上表现得天赋异禀的能被选拔去别的岗位之外,大部分都从小就接受军事训练,如果能上战场,怕是不会比精锐战士差。

总之,人类随时可以爆兵,并做好了长期抗战的一切准备。

看起来场面无限好,然而尽管准备工作已经做到了极致,这场战争的走向却并不乐观。

一切并未超越陈锋的预料。

复眼棱舰展现出了压倒性的科技优势。

复眼者对宇宙引力线的了解,远非人类可比。

在人类的导航系统里,可能前方只有一条能进入超曲运动的引力线,但在复眼者眼里,却是一张盘根错节的大网。

人类的行军路线总在复眼者的交通网络内,复眼者却总能从别的人类预想不到的位置突然出现。

在机动性这一块上,人类输得彻底。

所以人类精心准备的大威力手段根本无法命中敌舰,连尾灯都看不到。

复眼棱舰利用其机动优势,再故技重施拿出网格链接切割战场,又派遣出源源不断的刀锋螂进入绞肉机,还时不时开火射出白色光束扫荡,逐步无伤消磨人类的有生力量。

人类对复眼棱舰的空间冻结和聚能护盾同样束手无策。

在这七个月里,人类损失惨重,阵亡速度惊人。

陈锋早已猜到结局,但这过程却依然让他痛苦万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