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1看书网 > 南宋英豪传 > 第九十五章 内政、纸币、水泥

第九十五章 内政、纸币、水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朝廷发现纸币是个好东西,不用什么本钱,只要在一张纸上印上几个字,就可以当真金白银使用,换来实实在在的财富,还不用背加赋的骂名,实在是无本万利的好买卖!

所以,印钞机全速运转,为皇帝们提供了无数可以任意挥霍的纸币,随之而来的,自然就是恶性通货膨胀和丧失信用的纸币的消亡。

就现在的根据地来言,政府的公信力是否达到了使民众信服的程度了呢?

对此,孟九成是持谨慎态度的,并在纸币发行后,又颁布了到期后(一年一期),足额用金银兑换的法令。

当时发行的纸币都以界称呼,有三年或一年的期限,随界造新换旧,主要是防止伪钞。

孟九成之所以先选择一年为一界,也是存着试水,建立政府信用,并防止伪造的考虑。

起码在官府能如期如数兑付了全部纸币,他才能有更大的自信,发行第二界纸钞。

到了现在,兑付纸币已经基本能够实现。所以,尽管有人反对,孟九成还是固执己见,下令免了莒、密、海三州的人头税,并开始做偿付第一界纸币的准备。

这是之前的承诺,也是维持并保证政府信用的办法。看似少了收入,但因此却有了长远的利益。日后若是需要借贷,政府便开得了口,民众也会乐于解囊相助。

寅吃卯粮,嗯,现在就是这样的状态,用孟九成的话说,那叫滚动式的“负债经营”,也是有一些好处的。

比如在政府花销和投资方面,便要谨慎,以提高使用效果,避免了铺张浪费。

至于其他地方的人头税的取消,则是按照光复年限,也就是这个地区归于孟九成治下的时候算起,逐年递减,满四年就不再征收。

这看起来可能有些奇怪,比如莒州,是光复最早的,是出力最多的,但也是恢复重建最快最好的,民众的富裕程度也是相当高的。

这样的地方取消了人头税,而新占领地区却只是延迟征收,当然令人感到费解。

其实,如果深入分析征收人头税所起到的各种作用,或许便能对这样的政策有所理解。

不可否认人头税是古代限制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若一家一户承担不起大量生育的代价,只好选择少生,或者即便生下来,也无力抚养而饿死、病死。

换句话说,有能力就多生、多养,没能力就少生或不养,古代普遍存在的溺女婴现象也得不说与人头税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在莒、密、海州取消人头税是考虑到该地的经济状况。新占领地区比较凋弊,但民众可以延期交付,却不给予免除。

同时,对官府来说,利用人头税来限制一部分的人口流动,对于恢复重建也是相当必要的。

现在的中国社会,远没有达到需要大量流动人口,需要动摇“定居”根基的地步。

而除了纸币,孟九成还发行了另一种代货币——粮票,隐蔽地承担了部分财政的压力。

借粮还粮,很正常,但此时与将来,粮食的价格却完全不同。

只要形势越来越好,开拓的地域越来越多,粮食的价格只能跌,不能涨。这无形中便使政府稳赚了一笔。

而一石粮食的粮票总是价值一石粮食,不会变成废纸,百姓也就不会有什么抵触情绪。

况且,粮票可以在两年后抵赋税,无形中又使拥有粮票的百姓更加希望红巾军长胜不败,以保障自己的利益。

粮票可以不断发到百姓手中,等到时机成熟,将粮票与金银货币挂钩,并且以一种新的形式出现,又一种纸币便会应运而生了。

当然,这还比较遥远。不过在目前却缓解了财政压力,使官府能正常运作,使军队能对外征战。

在穆陵关积聚物资、集结人马的时间里,孟九成除了不断与朱明等官员沟通联系外,还用书信指导着军工生产。

到目前为止,军工生产在倾斜政策的扶持下,制造生产的数量的质量又有所提高。

但从孟九成来看,现在的军工生产已经进入了瓶颈,要想突破,却不是很容易。

钢铁不过关,火枪便难以制造;铜料缺乏,火炮的数量增加缓慢;熟铁卷制制造虎蹲炮,费时费力,还不能承受太大膛压……

可没有办法,科技的积累是需要时间的。一些短平快的项目确实很见效果,但涉及到更深、更复杂的设备和工艺,就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但也有一个例外,那便是水泥,并不需要太过复杂的设备,原料也很好找。

把石灰石和粘土为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后,在类似于烧石灰的立窑内煅烧成熟料,再经磨细便制成水泥。

之前,孟九成觉得军工作坊生产武器装备还不能满足需求,实验制造并不迫切的水泥,显然是分不清轻重缓急。

而让他重拾水泥的原因,其实有两个。

其一,占领大片地盘后,军工作坊又招募了一批工匠,人手紧张问题,得以缓解。

其次,孟九成在攻城拔寨中,也意识到夯土筑城已经跟不上战争的需求。

不说真正的火炮,便是日后蒙军所用的大型抛石机(又名回回炮、襄阳炮),也曾陷城无数,绝不是现在红巾军地盘内那些城池能够抵挡的。

而比夯土筑城更进步的,当然是青、红砖城墙。哪怕是夯土包砖,城池的防护力也会大大提高。

而用砖筑城,粘合剂便必不可少。古代用糯米等材料,尽管效果不错,但成本之高令孟九成难以接受。

所以,孟九成在对军工生产影响不大的前提下,一封书信过去,又把水泥的研究制造交给了别人。

如果是非常紧迫,孟九成也会充当一次两次科技工作者。但现在,他还有更重要的工作。而且,他也有些懒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