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1看书网 > 续南明 > 第277章 你怎么不去死?

第277章 你怎么不去死?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事态急转直下,似乎众人对他的同情没了,自己白被骂了?

史可法也奇道:“慎言,你还开垦荒地?”

杨河道:“回督臣,是的,下官居于大河的北岸,沿岸处颇有一些荒地。下官就让将士开垦田地,并与高县尊言过,他也非常支持,开垦的田亩,三年不纳子粒。待到邳州去,下官同样准备开垦荒地,减少州城仓房的口粮负担。也希望得到州尊的支持,三五年内,让将士的田亩不纳子粒,给他们修生养息的机会。”

史可法道:“这是应有之意。”

他非常欣慰:“难为你了。”

大明一向对军民开垦荒地非常支持,如三年五年不收税,或三年大熟后,仅每顷土地征收少许的牛具银,甚至很多地方蠲免税粮十年以上。

当然,政策归政策,百姓开垦荒地容易,但在户房立田契就很难,除非给内中的吏员足够的好处。

又经常朝令夕改,或上任官员调走,接下来的官员不管不顾,就对百姓开垦的田亩征税,或官绅豪强转嫁,将自己应纳的税粮转派到这些百姓头上去。

淮安府一片土质本来就不好,水旱灾频繁,就算开荒后,往往第一年颗粒无收,第二年少量收成,第三年勉强有些收获。

如果被征税了,或是被转嫁了,入不敷出,不是等于白干了?吃力不讨好?

百姓开垦土地是为了收获,不是为了倒贴,各种原因下来,就造成他们不愿意开垦荒地。

不过至少名目上,各地官府是鼓励军民百姓开垦荒地的。

所以对杨河主动减轻官府负担的行为,史可法是欣慰的。

而对杨河来说,他只要拖个三年就行,五年更好,就算到时出一些银子也无妨。以正税言,整个淮安府的夏税秋粮还不到四十万石粮,换成银子更少。

而他开垦荒地,暂时也不会与利益集团发生冲突,毕竟此时大明别的不多,就是荒地多。

不说眼下整个河南,或南直凤阳府、庐州府等地,各类天灾人祸后,又流寇肆虐,已经快成焦土废墟了,膏腴上亩成为榛荒,千里无人烟。

就是别的地方,如新任保定巡抚徐标进京入对时,就对皇帝言,他从江淮北上,途经数千里,往往走了几天几夜,路上就没有遇到过一个耕田的人。

处处鸡犬无音,蓬蒿满路,物力已尽,皇上几乎没有人民,没有土地了。

所以对杨河来说,此时他不缺乏土地,只缺人口,缺开垦的银两与口粮。

……

到这时候,任谁都可以看出史督臣对杨练总的喜爱与维护,宿迁知县王芳年咳嗽一声,就出来道:“其实下官以为,只要杨大人事后通报,又苏州尊赞同,宿迁乡兵归州里指挥未尝不可。”

钟安龄不可思议的看着王芳年,他出来干扰,后面未尝没有王芳年的授意。

但现在这姓王的轻轻将自己摘出去,给督臣与姓杨的留下良好的印象,自己沦为恶人?

一时他有些悲凉与沮丧,难道自己真的老了?

果然史可法很高兴,赞许道:“王知县此才是真正实心办事之人,本督也听过你,在治水河防方面颇为得力。”

王知县躬身道:“在读书方面,下官不敢与督臣相比,然下官也读过圣贤书,‘国事为重’四字,下官一日不敢或忘。”

钟安龄一股热血直冲脑头,“无耻”二字差点冲出咽喉,又生生咽了回去,只涨得一张脸更是青紫之极。

史可法心神轻松了许多,他一直在考虑让杨河节制睢宁与宿迁二县乡兵,更好防范青山残贼对邳州境的骚扰,眼下这目标总算达成了。

而他行事力求八方妥贴,很少直接下命令,与各官也是商榷为主,此时能达成这个目标,心中喜悦。

只是州境内的属县都有如此纷争,若海州的乡兵也归杨河节制,不知会闹出什么风云,看来这事还必须更稳妥协调才是。

而杨河留给他的印象,确实是个做事的人,雷厉风行,不若那些和稀泥的庸官,这样的年轻人,是他需要的。

只是可能年轻的缘故,又或许他逃难时的经历,性情太烈了些,这钢过易折,需要多加保护。

看来邳海练总这事,还是待自己各方协调好吧,特别如何节制的问题,否则以这杨河的性子,各州县官场都会被他闹得不可开交。

史可法又与杨河谈了些事,杨河趁机向他要求些钱粮盔甲兵器等方面的支持。

最后各方面事情告一段落,史可法诸事繁多,接见杨河只是一,目前的“拦马河”工程才是重点。

他与各官继续商议河务,间中心血来潮,还问了问杨河对河防的看法。

杨河道:“黄河运道紧临骆马湖,此湖为黄河夺泗后的泛滥之地,又有沂、泗、沐诸水交汇,虽可济运水道,然每遇洪水,便会冲毁湖边运道,开河泄湖,实为必要。”

他说道:“然下官以为,虽拦马河开,湖水注入侍丘湖,又经河道入硕项等湖,光光如此,恐怕不足。最好再挖河道,入沐河等地,如此骆马湖水排泄会更为得力。”

他说道:“就算如此,最终还是治标不治本,下官觉得最好还是河漕彻底分开,若泇运河那样。”

史可法微微笑着,旁边众人有人惊异,有人赞许,也有人不以为然。

不是没人想到多开河道,或是河漕彻底分开,只是钱粮在哪?

这么浩大的工程,需要多少民夫,多少银两,多少口粮?

地方与京中的库房,又支撑得起吗?

所以这姓杨的说的都是废话。

杨河也看到有人不以为然,特别两个管河同知,他倒不以为意。

他说这话,只为了给史可法留下这方面的印象罢了。

上位者对属下的印象很重要,他认为你只能干知县,你就是一辈子的知县。

他认为你有能力干知州,甚至知府巡抚,你就有升迁的可能。

杨河就要给史可法这个印象,不单军事,民政方面,自己也不是不懂。

这样未来有相关的位子时,他或许就会考虑到自己了。

最后看看时日,杨河告辞,今日拜见他还是比较满意的,自己烈日炎炎从邳州赶来,还是有收获的。

史可法今日会留在工棚,他幕僚阎尔梅就笑道:“让学生来送送杨练总。”

……

看着杨河与他麾下离去的背影,史可法站在山包上久久不语。

这年轻人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还有一种……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而他往河道工地巡视的路上,幕僚姚康再次劝他,趁这个机会,水到渠成,让杨河就任邳海练总。

甚至他认为,胆子可以再大些,当这是一个试验与一条思路,慢慢让杨河掌管淮安府的乡兵,看看能否为大明练就一只犀利的军队。

他认为官兵不堪用,乡兵可用,但只是一州一县的分布,各自为政,力量不集中,若集中乡兵的力量,或许会有不一样的局势。

当然,为免物议,乡兵先可不出府,或是不出省,然这样也可以调动诸州县之力。

有人专门指挥管理,亦可避免各地方官敷衍了事。

他说道:“武夫不知恩义,若左良玉、刘泽清辈比比皆是。我大明不是没有文武双全的士子,便如状元公沈坤,眼下的杨河等等,又何妨胆子大些,让他们掌兵练兵?未来练出强军,亦可让各地引以为例。”

史可法犹豫,姚康大声苦劝:“大明形势危如累卵,此关头相公切不可因循守旧,犹豫不决,这是一个良机啊。”

良久史可法叹道:“只恐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事情一步步来吧,否则杨河落得沈坤的下场,那就可惜了。”

姚康冷淡道:“大丈夫行事,当敢为天下先,杨河区区一个秀才罢了,他若因此而死,也算死得其所。”

虽烈日下,但听了姚康的话,史可法仍是心中一寒,只是摇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